经济日报:为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


  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,缓解融资难融资贵,为疫情防控、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。同一天,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,也多次提到“精准”二字。

  要做到精准的金融服务,首先是要明确服务的方向。当前,各金融机构要因地制宜,全力以赴,围绕疫情防控需求,做好治疗药物、疫苗研发等卫生医疗重点领域,以及重要物资生产、运输物流等相关企业的融资支持。要主动对接疫情防控相关企业,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,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恢复产能和扩大生产。各保险机构也要积极作为,为身处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意外、健康、医疗等各项优惠保险服务。

  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复工复产,金融机构要深入调研,了解企业难处。受疫情影响,一些企业面临无法按时偿还利息,无法按时发放员工工资等问题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掌握企业信息,优化信贷流程,合理延长贷款期限,有效减费降息,支持受影响企业有序高效恢复生产。有条件的保险机构也可通过减费让利、适度延后保费缴纳时间等方式,支持受疫情影响较重企业渡过难关。

  要提供精准金融服务,金融机构要做到按需“下单”、一企一策。为帮助企业复工,张家港农商银行发挥自身科技和渠道优势,推出“疫情上报”系统;农业银行在自有平台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云南花农销售产品等。这样的做法都值得鼓励。银行保险机构要综合利用各方资源,拓展服务领域,提供特色产品、专业咨询、财务管理、信息科技支持等各项服务。

  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,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开展线上服务。各金融机构要优化丰富“非接触式服务”渠道,用更加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衍生新的服务方式,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。按照监管要求,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,探索运用视频连线、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,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、应赔尽赔快赔。

  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短暂影响,但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,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各地实际,多措并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,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撑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 陆敏)

免责声明: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、暗示和承诺,仅供读者参考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(内容、图片等),请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。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